木半夏果实,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具有平喘,止痢,活血消肿,止血之功效。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痔疮下血,肿毒。
野槟榔,中药名。为山柑科植物野槟榔CapparischingianaB.S.Sun的种子。分布于广西、云南。具有健胃消食,杀虫之功效。用于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野核桃仁,中药名。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JuglanscathayensisDode的种仁。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润肺止咳,温肾助阳,润肤,通便之功效。用于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饭团根,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的根皮或根。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杜鹃花根,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的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具有和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龙牙草根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根。秋后采收,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味辛、涩,性温,归肺、大肠、肝经,具有解毒消肿、驱虫、收涩止痛、活血调经、燥湿的功效,主治赤白痢疾、疮疡、肿毒、疟疾、绦虫病、闭经、胃出血、牙痛、急性肠胃炎、黄蜂螫伤等疾病。
石榴根,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根或根皮。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驱虫,涩肠,止带之功效。用于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
小叶桑根,中药名。为桑科植物鸡桑Morus australis的根或根皮。具有泻肺火,利小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衄血,水肿,腹泻,黄疽。
清酒缸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小槐花Desmodiumcaudatum(Thunb.)DC.[HedysarumcaudatumThunb.]的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化瘀拔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痢疾,黄疸,痈疽,瘰疬,跌打损伤。
岩豆藤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Harms的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补血活血,祛风活络之功效。常用于气血虚弱,贫血,四肢无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46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