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薷,中药材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香薷的全草。中秋前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清暑热,利小便,除胸满,理烦渴。治中暑下痢,发热口渴,心烦胁痛,口臭,舌出血。
肥皂荚,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chinensisBaill.的果实。具有涤痰除垢,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壅,风湿肿痛,痢疾,肠风,便毒,疥癣。
皂荚,中药名。为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马蓼,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桃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名:PolygonumpersicariaL.采收和储藏:6-9月花期采收,晒干。功能主治为:发汗除湿;消食;杀虫。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伤食泄泻及肠道寄生虫病。
水蓼根,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的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活血调经,健脾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痢疾,肠炎,疟疾,跌打肿痛,蛇虫咬伤。
木天蓼根,中药名。为猕猴桃科植物木天蓼(Actinidiapolygama(Sieb.etZucc.)Mip.)的根。分布于东北、西北及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味辛,性温。归膀胱、胃、大肠经。具有祛风散寒,杀虫止痛的功效。治疗寒痹腰痛,风虫牙痛等病症。
木半夏,中药名。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叶、果实及根。分布于华东及中原、西南地区、湖北、湖南、广东。叶具有平喘,活血之功效;根具有行气活血,止泻,敛疮之功效;果实具有平喘,止痢,活血消肿,止血之功效。果实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痔疮下血,肿毒;叶用于哮喘、跌打损伤;根用于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疮。
杠木,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的果实。分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具有健脾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脾虚腹泻,痔疮出血,脱肛。
檵木根,中药材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R.Br.)Oliv.的根。具有止血,活血,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尽,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白带,脱肛。
木瓜核,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的种子。分布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味酸苦,性温。归心、大肠经。具有祛湿舒筋的功效。治疗霍乱,烦躁气急等病症。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46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