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兰,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香雪兰FreesiarefractaKlatt的球茎。我国南方各地多露天栽培,北方各地多盆栽。原产非洲南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血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痢疾,疮肿,外伤出血,蛇伤。
香叶根,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香叶子LinderafragransOliv.的根。分布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行气温中之功效。用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小青藤香,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轮环藤CyclearacemosaOliv.的根。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理气止痛,除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脘腹胀痛,腹痛吐泻,风湿疼痛,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狗咬伤,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阴香根,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阴香Cinnamomumburmanni(NeesetT.Nees)Blume的根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具有温中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寒痛,气滞心痛,水泻。
阴香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阴香Cinnamomumburmanni(NeesetT.Nees)Blume的叶。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具有祛风化湿,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皮肤痒疹,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腹痛,寒结肿毒及外伤出血。
香木菌桂,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柊树Osmanthusheterophyllus(G.Don)P.S.Green的树皮及枝叶。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其他地区广有栽培。具有补肝肾,强腰膝,消疮毒之功效。用于腰膝无力,痈肿疔毒,百日咳。
香唐松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香唐松草ThalictrumfoetidumL.的根及根茎。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目赤肿痛,痈肿疮疖,风湿热痹。
大石枣,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陇东海棠Maluskansuensis(Batal.)Schneid.的果实。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具有健胃消积之功效。常用于食积。
蜇砂,中药材名。本品为蜇蛾科昆虫家蜇BombyxmoriLinnaeus的粪便。功能主治为:除湿利痹,缓急舒筋。用于风湿痹痛,吐泻转筋。
赛金刚,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棒锤瓜Neoalsomitraintegrifoliola(Cogn.)Hutch.[HemsleyahenryiCogn.]的块根。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菌痢,肠炎,胃炎,咽喉炎,腮腺炎,牙周炎,暴发火眼,扁桃体炎,高热,尿路感染。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26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