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花,中药名。为锦葵目、锦葵科、苘麻属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全株入药,性平味淡,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腮腺炎,甲状腺肿大,神经衰弱,小便不利,疮疖,脚癣和耳鸣。
芦荟花,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等的花。斑纹芦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止咳,凉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咳血,吐血,白浊。
美人蕉花,中药名。为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L.的花。植物美人蕉,全国各地普遍栽植,亦有野生于湿润草地。原产于印度。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枇杷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花。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具有疏风止咳、通鼻窍之功效。常用于头风,鼻塞流涕,虚劳久嗽,痰中带血。
午时花,中药名。为马齿苋科植物大花马齿苋PortulacagrandifloraHook.的全草。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疮疖,湿疹,跌打肿痛,烫火伤,外伤出血。
斑茅花,中药材名。为禾本科植物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的花穗。具有止血的功效。主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
黄茄花,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的花。具有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烧烫伤,皮肤红热灼痛。
背花疮,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Pilea peltata Hance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肺痨久咳,咯血,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疳积。
打碗花,中药名。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以根状茎及花入药。具有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花:止痛的功效。主治根状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牙痛。
栗花灯心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灯心草科栗色灯心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JuncuscastaneusSmith[J.tricepsRost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清热;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烦躁;夜啼;咽喉肿痛;目赤目昏;小便不利。
因篇幅关系,以味淡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6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