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串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鱼串草Eragrostischariis(Schult.)Hitchc.,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清热利湿。主治暑热病,小便短赤。
狸尾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狸尾草Urarialagopodioides(L.)Desv.exDC.,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颈淋巴结结核:全草2两,水煎服。毒蛇咬伤:鲜嫩枝、叶0.5~1两,嚼烂用开水或酒送服。痈疮肿痛:鲜叶捣烂外敷。
分枝火绒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的戟叶火绒草Leontopodiumdedekensii(Bur.etFranch.)Beauv.的全草。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与西部、湖南西部、四川北部与西部及西南部、贵州、云南、西藏东部。具有祛寒止痛之功效。用于胃寒,腹痛,风湿关节疼痛。
井口边草,中药名。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蕨PteriscreticaL.var.nervosa(Thunb.)ChingetS.H.Wu[P.nervosaThunb.]的全草。分布于华中、西南及浙江、福建、江西、陕西、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止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黄疸,淋证,水肿,各种出血,跌打肿痛,疮痈,水火烫伤。
日照飘拂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miliacea(L.)Vahl.的全草。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具有清热利尿之功效。常用于暑热少尿,尿赤。
双肾草,中药名。为兰科植物长距玉凤花HabenariadavidiiFranch.的块茎。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西藏等地。具有补肾,止带,活血之功效。用于肾虚腰痛,白带过多,跌打损伤。
水虾草,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散风止咳,清热止泻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暑热水泻,疔疮肿毒。
台湾磨盘草,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几内亚磨盘草Abutilonindicum(Linn.)Sweetvar.guineense(Schumach.)Feng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台湾省。具有活血解毒,开窍之功效。用于耳鸣,耳聋,中耳炎。
痰火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bracteata(C.B.Clarke)J.K.MortonexHong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化痰散结,清热通淋之功效。用于瘰疬痰核,热淋。
高原点地梅,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匙叶点地梅Androsaceintegra(Maxim.)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渗湿利水之功效,用于湿痹关节酸重疼痛,小便不利。
因篇幅关系,以味淡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6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