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尖草,中药名。为堇菜科植物长萼堇菜ViolainconspicuaB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之功效。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乳痈,湿热黄疸,目赤,目翳,肠痈下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妇女产后瘀血腹痛,蛇虫咬伤。
戴星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戴星草SphaeranthusafricanusL.的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健胃,止痛,利尿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胃痛,小便不利。
单条草,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泽珍珠菜LysimachiacandidaLindl.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湿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乳痈,毒蛇咬伤,跌打骨折,风湿痹痛,脚气水肿,稻田性皮炎。
毒蛆草,中药名。为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PhrymaleptostachyaL.subsp.asiatica(Hara)的叶及全草。分布于黑龙江、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全国大多数地区。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黄水疮,疥疮,湿疹,跌打损伤,骨折。
大树跌打,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Benth.的树皮及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祛瘀定痛,舒筋活络,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骨折,跌打劳伤,风寒湿痹,疟疾。
油桐叶,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fordii(Hemsl.)AiryShaw的叶。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消肿,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肠炎,痢疾,痈肿,臁疮,疥癣,漆疮,烫伤。
黄花夹竹桃叶,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peruviana(Pers.)K.Schum的叶。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蛇头疔。
黑顺片,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标杆花,中药名。为鸢尾科唐菖浦属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以球茎入药。具有有毒,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用治腮腺炎,疮毒,淋巴结炎。
芦荟花,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等的花。斑纹芦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止咳,凉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咳血,吐血,白浊。
因篇幅关系,以有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4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