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南欧大戟EuphorbiapeplusL.的全草或乳汁(茎叶内汁液)。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主治癣疮、流血。
地精草,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StellariasaxatilisBuch.-Ham.的全草。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具有清肝息风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头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小儿惊风。
肝风草,中药名。为石蒜科植物葱莲Zephyranthescandida(Lindl.)Herb.的全草,我国南方有引种栽培。原产南美洲。具有平肝熄风之功效。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楼梯草,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楼梯草ElatostemainvolucratumFranch.etSav.的全草。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疸,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葎草,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苦、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病证。
三角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川滇盘果菊PrenantheshenryiDunn[LactucahenryiDunn;L.diversifoliaVan.]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乳痈,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痔疮出血,外伤出血。
狮子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不育红Rabdosiayuennanensis(Hand.-Mazz.)Hara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云南。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感冒,风湿骨痛,偏瘫,食积,脘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瘰疬,梅毒,疮疡,麻疹,风疹,疥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
五味草,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五味草Corydalis stenantha Franch.的全草。植物五味草,主产于云南、四川。具有祛风明目的作用,治疗肺痨发热,目生玉翳。
马尾千金草,中药材名。为石松科植物金丝条马尾杉phlegmariurus fargesii(Herter)Ching[Lycopodium fargesii Herter]的全草。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肥大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鸭脚板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 Miq.的全草。具有除痰截疟,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疟疾,瘿肿,毒疮,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有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4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