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鳖,中药名。为石鳖科动物石鳖Chiton sp.的化石。具有清热利水,通淋散结的功效。主治五淋,尿血,妇女月闭,湿热下注所致的阴部盗汗等。
石帆,中药名。为软柳珊瑚科动物网状软柳珊瑚Subergorgiareticulate(EllisetSolander)的群体。分布于我国从广东西部沿海至于雷州半岛及海南海域。具有活血,通淋之功效。用于闭经,石淋。
石鲫,中药名。为鲤科动物华鳈SarcocheilichthyssinensisBleeker的肉。分布于长江和黑龙江的干支流,以及各附属的湖泊和河流。具有健脾胃,利小便,解热毒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后饱胀,水肿胀满,黄疸,痈疮肿毒。
石蟹,中药名。为古生代节肢动物弓蟹科大眼蟹属动物石蟹MacrophtalmuslatreilliEdw.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分布于台湾、四川、广东。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明目之功效。用于湿热淋浊,带下,喉痹,痈肿,漆疮,青盲,目赤,翳膜遮睛。
蝲蛄石,中药名。为河虾科动物东北蝲蛄Cambaroidesdauricus(Pallas)的胃内磨石。分布于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具有强壮筋骨,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小儿佝偻病,久泻久痢,创伤出血。
石鮅鱼,中药名。为鲤科动物宽鳍鱲Zaccoplatypus(Schlehel)的肉。分布于长江中上游、黑龙江、珠江流域及台湾。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疮疖,疥癣。
葛上亭长,中药名。为芫青科芫青属动物锯角豆芫青Epicauta gorhami Marseul的全虫。具有逐瘀,破积,攻毒的功效。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白癞。
地胆,中药名。为芫青科动物地胆MeloecoarctatusMotschulsky和长地胆MeloeviolcewsLinnaeus的全虫。地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长地胆分布于我国东北。具有攻毒,逐瘀,消癥之功效。常用于瘰疬,恶疮,鼻息肉,症瘕痞块。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地牯牛,中药名。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Hagenomyiamicans(Maclchlan)的幼虫。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因篇幅关系,以动物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6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