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苔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十字苔草CarexcruciataWahlenb.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解表透疹,理气健脾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麻疹透发不畅,消化不良。
高脚落山箕根,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Brediasinensis(Diels)H.L.Li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止泻之功效,用于头痛,腰痛,疟疾,小儿腹泻。
狼尾巴花,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虎尾草LysimachiabarystachysBunge的全草或根茎。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咽喉肿痛,乳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赪桐叶,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的叶。具有消肿散瘀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糙叶千里光,中药材名。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糙叶千里光Senecio asperifolius Franch.ex DC.的根。
卵叶寄生,中药材名。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名:Scurrulachingii(Cheng)H.S.Kiu[LoranthuschingiiChe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化痰止咳;解毒。主风湿痹痛;咳嗽;痢疾;睾丸肿痛。
毛叶石楠,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石楠Photiniavillosa(Thunb.)DC.的根、果实。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和中健脾之功效。用于湿热内蕴,呕吐,泄泻,痢疾,劳伤疲乏。
琴叶榕,中药名。为桑科植物琴叶榕FicuspandurataHance的根、叶。分布于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通经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黄疽,疟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痈,痛经,闭经,痈疖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松叶防风叶,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松叶西风芹SeseliyunnanenseFranch.的叶。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广西等地。具有疏风清热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
黑三棱,中药名。为莎草科蔗草属植物荆三棱 Scirpus yagara Ohwi【S.maritimus C.B.Clarke】的块茎。具有祛瘀消癥。主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瘀肿,腹中包块,食积腹痛。
因篇幅关系,以味辛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1365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