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耳草,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护耳草Hoya fungii Merr.的全株。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蜂窝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绉面草Leucaszeylanica(L.)R.Br及蜂巢草Leucasaspera(Will.)Link的全草。具有解表,止咳,明目,通经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哮喘,百日咳,咽喉肿痛,牙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夜盲,蜂窝疮。
三棱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有喙红苞Carexphacotaspr.的带根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地。具有解表透疹,催生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痧疹不出,妇人难产。
刷把草,中药名。为柳叶菜科植物滇藏柳叶菜EpilobiumwallichianumHausskn.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疏风清热,利湿止泻,活血接骨之功效。用于风热头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腹泻,闭经,疮痈肿毒,跌打骨折。
水珠草,中药名。为柳叶菜科植物水珠草Circaealutetiana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宣肺止咳,理气活血,利尿解毒之功效。用于外感咳嗽,脘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经闭,泄泻,水肿,淋痛,疮肿,瘭疽,癣痒,湿疣。
通经草,中药名。为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Gmel.)Fee的全草。植物银粉背蕨,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尼泊尔、印度北部以及苏联、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具有活血调经,止咳,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赤白带下,肺痨咳血,大便泄泻,小便涩痛,肺痈,乳痈,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暴发火眼,疮肿。
羊角草,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狭叶母草Linderniaangustifolia(Benth.)Wettst.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油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油草Leptochloachinensis(L.)Nees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等地。具有行水破血,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症瘕积聚,久热不退。
游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游草LeersiahexandraSw.和假稻Leersiajaponica(Makino)Honda的全草。游草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假稻分布于华东、华中及河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疏风解表,利湿,通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身疼,疟疾,白带,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痹痛麻木。
护心草,中药名。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旋鳞莎草Cyperus michelianus L.)Link[Scirpus michelianus L.]的全草。具有行气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因篇幅关系,以味辛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129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