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胎叶,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ArdisiagigantifoliaStapf的叶。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解毒去腐,生肌活血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疮疖,下肢溃疡,跌打损伤。
稗米,中药材名。为禾本科植物稗的种子。作饭食,具有益气宜脾的功效。
九子连环草,中药材名。为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虾脊兰Calanthe discolor Lindl.的全草或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瘰疬,痈肿,咽喉肿痛,痔疮,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博落回,中药名。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Bocconia cordata Willd.]和小果博落回M.microcarpa(Maxim.)Fedde[B.microcarpa Maxim.]的根或全草。具有散瘀,祛风,解毒,止痛,杀虫的功效。主治一切恶疮,顽癣,湿疹,蛇虫咬伤,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蝉翼藤,中药材名。本品为远志朴植物蝉翼藤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利尿。治急性肠胃炎,跌打损伤。
马鞍藤,中药材名。本品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消痈,散结。治风湿痹痛,痈疽,肿毒,疗疮,痔漏。《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白粉藤,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Cissusrepens(WightetArn.)Lam.的根或藤茎。具有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的功效。主治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小儿湿疹。
金狮藤,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kaempferiWilld.[A.mollisDunn]的根茎及根。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清热解毒,降压之功效。常用于气滞脘胀,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暑湿下痢,痈疽疖肿,毒蛇咬伤,高血压病。
千金藤,中药名。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千金藤Stephaniajaponica(Thunb.)Miers.[MenispermumjaponicumThunb.]的根或茎叶。分布于江苏、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风湿痹痛,胃痛,脚气水肿。
五味藤,中药名。为远志科蝉翼藤属植物蝉翼藤SecuridacainappendiculataHassk.的根。植物蝉翼藤,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急性肠胃炎,过敏性皮炎。
因篇幅关系,以味辛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6389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