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苦、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病证。
飘拂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两岐飘拂草Fimbristylisdichotoma(L.)Vahl[ScirpusdichotomusL.;S.annuusAll.;Fimbristylisannua(All.)Roem.etSchult]的全草。飘拂草除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小便不利,湿热浮肿,淋病,小儿胎毒。
红活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掌叶蝎子草GirardianaheterophyllaDecne.或湖北红活麻UrticadentataHand.-Mazz.的全草。掌叶蝎子草分布于四川省。湖北红活麻分布于湖北、湖南等省。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伤风咳嗽,胸闷痰多。外用于肤痒,疮毒。
鞭叶铁线蕨,中药名。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鞭叶铁线蕨Adiantum caudatum 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痢疾,水肿,小便淋涩,乳痈,烧烫伤,毒蛇咬伤,口腔溃疡。
花蜘蛛,中药名。为园蛛科动物金蛛Argiopebruennichii(Scopoli)的全体。具有解毒消肿,截疟之功效。用于蛇咬伤,疔毒疮肿,温疟。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滇瓦花,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金茎景天SedummulticauleWall.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湿疹疮毒,鼻衄,咳血,咯血,风湿痹痛,风热头痛。
通花根,中药名。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Hook.)K.Koch的根。植物通脱木,分布广,北自陕西(太白山),南至广西、广东,西起云南西北部(丽江)和四川西南部(雷波、峨边),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具有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之功效。主治水肿,淋证,食积饱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乳汁不下。
粉绿藤,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华粉绿藤PachygonesinicaDiels.的根或茎。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疼痛。
黄花绿绒蒿,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椭果绿绒蒿MeconopsischelidonifoliaBur.etFranch.的全草。具有清热,除湿,通淋,止痛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肺炎,肝炎,湿热水肿,淋浊,风湿关节疼痛。
因篇幅关系,以归肾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256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