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花,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马鹿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驱虫。治蛔虫,寸白虫,小儿疳积。
小酒瓶花,中药名。为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红茉莉Jasminum beesianum Forr.Et Diels的全株。具有通经活络,利尿的功效。主治闭经,风湿麻木,小便不利。
棕榈花,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的花蕾及花。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具有止血,止泻,活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血崩,带下,肠风,泻痢,瘰疬。
岩豆藤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Harms的花。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鼻衄。
云支花,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圆叶蓼PolygonumintramongolicumA.J.Li的全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
桃金娘花,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的花。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咳血,咯血,鼻衄。
少花柏拉木,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柏拉木属植物少花柏拉木Blastuspauciflorus(Benth.)Guillaum.的茎、叶。植物少花柏拉木,分布于江西、广东等地。具有拔毒生肌,杀虫之功效。主治疮疖肿毒,疥疮。
刺栗子,中药材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细梗蔷薇的果实。8~9月果熟后采收,除去果柄,晒干。功能主治为:收涩,消肿。治痢疾及痔疮。
刺萆薢,中药材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刺萆的根茎。秋、冬及春季采挖,去掉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祛风利湿,解疮毒。治风湿筋骨疼痛,淋浊,梅毒,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刺石榴,中药材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峨眉蔷薇的果实、根。果实:秋季采摘;根:全年可采。晒干。功能主治为:止血,止痢。治吐血,衄血,崩漏,白带,赤白痢疾。
①《陕西中草药》:苦涩,平。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酸、涩,平。
因篇幅关系,以味涩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720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