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味涩性平的中药材

红扁藤

红扁藤,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闽贛葡萄Vitis chungii Metcalf的全株。具有消肿拔毒的功效。主治疮痈疖肿。


中文名称红扁藤
别名背带藤
性味归经味甘、涩,性平
药材分类植物
红绵藤

红绵藤,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戟叶悬钩子RubushastifoliusLévl.etVant.的叶。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手术出血。


中文名称红绵藤
性味归经味涩,性平。归肝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双肾藤

双肾藤,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Bauhiniaglauca(Wall.exBenth.)Benth.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根或茎叶。分布于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收敛固涩,解毒除湿之功效。用于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子宫脱垂,痢疾,痹痛,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


中文名称双肾藤
别名夜关门、羊蹄甲、马蹄、羊蹄藤、猪腰藤、马鞍藤、鹰爪风、缺月藤、燕尾藤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平。归肾、大肠经
毒性无毒《贵阳民间药草》
药材分类植物
毛叶白粉藤

毛叶白粉藤,中药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毛叶白粉藤(Cissusassamica(Laws.)Craib[VitisassamicaLaws.])的藤茎。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西藏等地。味淡、微涩,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毒蛇咬伤等病症。


中文名称毛叶白粉藤
别名左爬藤、左边藤、葫芦叶粗壳藤、红背丝绸、白背丝绸
性味归经味淡、微涩,性平。归肝、肾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盐匏藤果

盐匏藤果,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lanceolataWarb.的果实。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涩肠止痢之功效。常用于肠炎,痢疾。


中文名称盐匏藤果
别名羊奶子果
性味归经味酸,性平,涩肠止痢
药材分类植物
莲衣

莲衣,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种皮。具有收涩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下血。


中文名称莲衣
拉丁文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别名莲皮
性味归经味涩、微苦,性平;归心、脾经
药材分类植物
柳叶藓

柳叶藓,中药名。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Amblystegiumserpens(Hedw.)B.S.G.[HypnumserpensL.exHedw.]的植物体。柳叶藓生于湿地,或高山桦木林和云杉林下。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四季均可采收。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柳叶藓
性味归经味涩,性平
药材分类植物
牛角藓

牛角藓,中药名。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Cratomeuronfilicinum(Hedw.)Spruc.[HypnumfilicinumHedw.;Amblystegiumfilicinum(Hedw.)DeNot.]的植物体。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宁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心神不安,惊悸怔忡。


中文名称牛角藓
别名短叶牛角藓
性味归经味淡、微涩,性平。归心经
药材分类植物
苦绳

苦绳,中药材名。本品为萝藦科苦绳DregeasinensisHemsl.[Wattakakasinensis(Hemsl.)Stapf],以全株入药。功能主治为:消炎,通乳,利尿,除湿,止痛。主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虚咳,胃痛,风湿疼痛,痈疮疖肿。


中文名称苦绳
别名奶浆藤、小木通、白浆藤、白浆草、通关散、中华假夜来香、中华南山藤、野泡通。
性味归经微苦、涩,平。
药材分类植物
老白花树皮

老白花树皮,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L.的树皮。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具有收涩健胃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中文名称老白花树皮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平。归胃、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味涩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72036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