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防风,中药材名。为伞形科植物竹节前胡Peucedanum dielsianum Fedde ex Wolff的根。具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感冒夹湿,头痛,昏眩,寒湿腹痛,泄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破伤风,目赤,疮疡,疝瘕,疥癣,风疹。
鱼眼草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DichrocephalabenthamiiC.B.Clarke的根。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具有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五淋溺时疼痛。
越橘,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L.的叶、果实。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具有叶:利尿,解毒;果:清热利湿,止痢之功效。用于叶:尿道炎,膀胱炎;果:肠炎,痢疾。
雀为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montanus(Linnaeus))的肉或全体。分布遍布全国。味甘,性温。归肾、肺、膀胱经。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固涩的作用。主治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百日咳、痈毒疮疖。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杉木油,中药名。为杉科杉木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木材沥出的油脂。植物杉木,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具有利尿排石,消肿杀虫之功效。主治淋症,尿络结石,遗精,带下,顽癣,疔疮。
茴香,中药名。为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黑皮青木香,中药名。为防已科植物木防已Cocculus trilobus( Thunh.)DC.的根。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痧症腹痛,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疔疮,湿疹,无名肿毒。
香茅,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的全草。我国华南、西南、福建、台湾地区有栽培。具有祛风通络,温中止痛,止泻之功效。用于感冒头身疼痛,风寒湿痹,脘腹冷痛,泄泻,跌打损伤。
蜈蚣七,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杓兰属毛杓兰CypripediumfranchetiiE.H.Wilson或大叶杓兰CypripediumfasciolatumFranch.的根及根茎。植物毛杓兰,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植物大叶杓兰,分布于我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活血之功效。主治全身浮肿,下肢水肿,风湿疼痛,白带过多,淋症,咳嗽,胸胁疼痛,跌打损伤,劳伤。
锥连栎,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锥连栎QuercusfranchetiiSkan的茎白皮。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感冒,咳嗽痰多,气喘。
因篇幅关系,以归膀胱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87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