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杜鹃,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Franch.的根、叶。具有清利湿热,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白浊,带下,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大铜钱菜,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中华天胡荽Hydrocotylechinensis(Dunn)Craib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湖南等地。具有理气止痛,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脘腹痛,肝炎,黄疸,小便不利,湿疹。
飞廉,中药名。为菊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crispusL.和藏飞廉C.acanthoides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
狗尾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假地豆Desmodiumheterocarpon(L.)DC.的全株。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具有止咳化痰,解毒消肿,利尿通淋,接骨续伤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或温热蕴肺所致咳咯黄稠痰、胸闷气促;风火毒盛客于肌表所致之痈疽疮疖,或瘟疫邪毒所致大头瘟;下焦湿热所致小便淋漓不净,黄赤涩痛等热淋、血淋、石淋等以及跌打损挫,骨折筋伤或刀刃金疮之疮面修复。
藨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薦草Schoenoplectus triqueter(L.)Palla[Scirpus triqueter L.]的全草。具有开胃消食,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胃纳不佳,呃逆饱胀,热淋,小便不利。
感应草,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感应草属植物感应草BiophytumsensitivumL.的全草,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具有化痰定喘,消积利水之功效,用于哮喘,小儿疳积,水肿,淋浊。
罗伞草,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感应草Biophytumsensititvum(L.)DC.[OxalissensitivumL.;BiophytumnanumH.Chang]的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具有化痰定喘,消积利水的功效。主治哮喘,小儿疳积,水肿,淋浊。
香榧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乱草Eragrostisjaponica(Thunb.)Trin.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咳血,吐血。
三叶铜钱草,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白花酢浆草OxalisacetosellaL.的全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劳伤疼痛,跌打损伤,麻疯,无名肿毒,疥癣,小儿口疮,烫火伤,淋浊带下,尿闭。
野鸦椿花,中药名。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japonica(Thunb.)Dippel的花。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台湾等地。具有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头痛,眩晕。
因篇幅关系,以归膀胱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048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