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粑叶,中药名。为竹芋科植物柊叶PhryniumcapitatumWilld.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音哑,小便不利。
葛蔓,中药名。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d.)Ohwi、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的藤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喉痹,疮痈疖肿。
雾水葛,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雾水葛Pouzolziazeylanica(L.)Benn.的带根全草。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清肿排脓,利水通淋之功效。用于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
紫葛,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异叶蛇葡萄Ampelopsisheterophylla(Thunb.)Sieb.etZucc.的根皮。分布于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补虚,散瘀通络,解毒之功效。用于产后心烦口渴,中风半身不遂,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米麦麸,中药名。为米或麦蒸炒后磨成之粉面。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的功效。主治烦热、消渴、腹泻。
稗米,中药材名。为禾本科植物稗的种子。作饭食,具有益气宜脾的功效。
白粱米,中药名。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梁Setaria 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 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品种之一的种仁。具有益气,和中,除烦止渴的功效。主治胃虚呕吐,烦渴。
米百合,中药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的鳞茎。植物米贝母,分布于四川。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痰热咳嗽,咯痰黄稠。
菵米,中药名。为禾本科菵草属植物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Steud.)Fern.的种子。植物菵草,分布于我国东北,经华北、华东以至西北、西南诸地。具有益气健胃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食滞胃肠,身体乏力。
芦茎,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功能主治为:治肺痈烦热。(性味以下出《纲目》)
因篇幅关系,以味甘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869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