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瓜子菜,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Hance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血热吐血,衄血,热毒痈肿。
石米,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小羊耳蒜LiparisfargesiiFinet的全草。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具有润肺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风湿麻木,劳伤身痛,跌打损伤。
石莼,中药名。为石莼科植物石莼UlvalactucaL.、孔石莼UlvapertusaKjellm.、裂叶石莼UlvafasciataDelile的藻体。石莼分布于浙江至广东、海南沿岸;黄海、渤海沿岸较少,孔石莼分布于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辽宁、山东较多,但由北向南逐渐稀少,裂叶石莼分布于福建南部、台湾及广东沿海。具有利水消肿,软坚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水肿,颈淋巴结肿大,瘿瘤,高血压,喉炎,疮疖,急、慢性肠胃炎,疳疾。
红穿破石,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南岭柞木Xylasma controversum Clos的根、叶。具有散瘀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脱臼,外伤出血,吐血,烫火伤。
蛇含石,中药名。别名蛇黄《新修本草》,蛇黄石《本草汇言》。为对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或白铁矿)结核或褐铁矿化黄铁矿结核。黄铁矿,产于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地;褐铁矿,主要产区有河北、江苏、浙江、河南。具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之功效。主治心悸,惊痫,肠风血痢,胃痛,痈疮肿毒,骨节酸痛。
辐射石豆兰,中药材名。本品为兰科辐射石豆兰BullbophyllumradiatumLindl.,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主治肺痨咳嗽,咽喉肿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鱼脑石,中药名。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的头骨中的耳石。大黄鱼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小黄鱼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石淋,小便淋沥不畅,鼻炎,化脓性中耳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齿瓣石豆兰,中药材名。本品为兰科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psychoonRchb.f.,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热性病高热,口渴等。
珠儿参叶,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珠儿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etK.M.Feng的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润喉之功效。用于热伤津液,烦渴,骨蒸劳热,风火牙痛,咽喉干燥,声音嘶哑。
竹节人参叶,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的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暑,生津利咽之功效。用于暑热伤津,口干舌燥,心烦神倦,咽痛音哑,虚火牙痛,脱发。
因篇幅关系,以味甘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869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