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藤,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Schisandra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的茎藤及根。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痛。
香叶根,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香叶子LinderafragransOliv.的根。分布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行气温中之功效。用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阴香根,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阴香Cinnamomumburmanni(NeesetT.Nees)Blume的根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具有温中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寒痛,气滞心痛,水泻。
阴香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阴香Cinnamomumburmanni(NeesetT.Nees)Blume的叶。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具有祛风化湿,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皮肤痒疹,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腹痛,寒结肿毒及外伤出血。
浙江铃子香,中药名。为唇形科铃子香属植物浙江铃子香ChelonopsischekiangensisC.Y.Wu的根或全草。植物浙江铃子香,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具有散风寒,通经络,消积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筋骨酸痛,食积腹胀。
香石藤果,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Schisandra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的果实。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补益心肾之功效。用于失眠梦多,健忘。
疏叶香根芹,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疏叶香根芹Osmorhizaaristata(Thunb.)MakinoetYabeBot.var.laxa(Royle)ConstanceetShan的根。分布于西南及甘肃、西藏等地。具有发表散寒,健胃止痛,明目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寒湿痹,胃寒纳少,呕吐,雀目,鹅口疮。
蜇砂,中药材名。本品为蜇蛾科昆虫家蜇BombyxmoriLinnaeus的粪便。功能主治为:除湿利痹,缓急舒筋。用于风湿痹痛,吐泻转筋。
桫拉木,中药名。为翅子藤科植物五层龙SalaciaprinoidesDC.的根。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证,血瘀腰痛。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069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