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饼叶,中药名。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DesmoschinensisLour.[D.cochinchinensissensuMerr.]的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化瘀止痛,健脾和胃,截疟杀虫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水肿,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疟疾,风疹,跌打损伤,疥癣,烂脚。
蒟酱叶,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betleL.的叶。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疏风散寒,行气化痰,解毒消肿,燥湿止痒的功效。主治风寒咳嗽,哮喘,百日咳,脘腹胀痛,食滞纳呆,水肿,跌打伤肿,风湿骨痛,疮疡肿毒,痔疮肿痛,汤火伤,风毒脚气,疥癞,湿疹瘙痒。
三股筋,中药名。为樟科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delavayi(Lec.)Liou的叶。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散寒止痛,外用止血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伤痛,刀伤出血。
狗筋蔓,中药名。为石竹科狗筋蔓属植物狗筋蔓Cucubalus baccifer L.的带根全草。具有活血定痛,接骨生肌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瘰疬,痈疽。
熊筋,中药材名。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G.Cuvier和棕熊UrsusarctosLinnaeus的筋腱。具有祛风,强筋骨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弱。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鹿筋(LiganentumCervi),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四肢的肌腱。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亏虚、劳损绝伤、风湿痹痛、转筋、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男子精衰、精血不足、一切虚损、腰腿酸痛、肢节软弱。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毛叶三条筋,中药名。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香面叶Linderacaudata(Nees)Hook.f.的根、叶及树皮。植物香面叶,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西部。具有活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外伤出血。
刮筋板,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acerifoliaF.Didr.的嫩幼全株。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之功效。用于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
石筋草,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石筋草PileaplatanifloraC.H.Wright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陕西、甘肃、台湾、湖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舒筋活络,利尿,解毒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癃闭,黄疸,痢疾,疮疡肿毒,烫伤。
岩筋菜,中药名。为岩梅科植物岩匙BerneuxiathibeticaDecne.的全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哮喘,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062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