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虾公,中药名。为兰科植物聚石斛(DendrobiumlindleyiStendel.)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味甘淡,性凉。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滋阴养胃的功效。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哮喘,痢疾,口腔炎,胃痛,小儿疳疾等病症。
野马蹄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萤蔺ScirpusjuncoidesRoxb.的全草。除内蒙古、甘肃、西藏未见外,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消积开胃之功效。用于麻疹热毒,肺痨咳血,牙痛,目赤,热淋,白浊,食积停滞。
野素馨,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多花素馨JasminumpolyanthumFranch.的全草及花。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胸膈饱满,胃痛,月经不调,经痛,带下,刀伤。
圆叶野扁豆,中药名。为豆科野扁豆属植物圆叶野扁豆Dunbariarotundifolia(Lour.)Merr.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之功效。用于急、慢性肝炎,外伤出血,烧烫伤。
量天尺,中药名。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Hylocereusundatus(Haw.)Britt.etRos的茎。全国各地有零星栽培。具有舒筋活络,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骨折,痄腮,疮肿,烧烫伤。
蒲草根,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Schoenoplectusmucronatus(L.)Palla[ScirpusmucronatusL.;S.triangulatusRoxb.]的根。蒲草根除新疆、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热淋,小便不利,带下,牙龈肿痛。
芭蕉根,中药名。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根茎入药,性淡味凉,具有清热,止渴,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芦荟根,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等的根。斑纹芦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清热利湿,化瘀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疳积,尿路感染。
紫竹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紫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的根茎。我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与广西交界处尚可见有野生的紫竹林。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热痹,筋骨酸痛,经闭,症瘕,狂犬咬伤。
牛白藤根,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HedyotishedyotideaDC.的根。牛白藤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具有凉血解毒,祛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性腰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痔疮出血。
因篇幅关系,以味淡性凉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253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