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线,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枪刀药Hypoestespurpurea(L.)R.Br.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止血止咳,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消肿散瘀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及肺痨咳血,糖尿病,跌打损伤,刀伤。
安徽杜鹃,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黄山杜鹃RhododendronmaculiferumFranch.subsp.anhweiense(Wils.)Chamb.exCullenetChamb.的根。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
拐棍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的嫩叶。具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的功效。主治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少,色黄。
刚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Zucc.的根茎及根。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急性风湿关节炎,感冒咳嗽等。
竹卷心,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exLindl.)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tRendle等的卷而未放的幼叶。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心除烦,利尿,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
优若藜,中药名。为藜科植物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J.F.Gmel.)RevealetHolmgren的花序。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气管炎,肺结核。
泽泻,中药名。为泽泻科泽泻属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密花树,中药名。为紫金牛科密花树属植物密花树Rapaneaneriifolia(Sieb.etZucc.)Mez的叶或根皮。植物密花树,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乳痈,疮疖,湿疹,膀胱结石。
禾叶毛兰,中药名。为兰科毛兰属植物禾叶毛兰EriagraminifoliaLindl.,以全草入药。具有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胃酸缺乏。
毛冬瓜,中药名。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Benth.的根、根皮及叶。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根和根皮具有解毒消肿,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痈肿,乳痈,肺热失音,湿热痢疾,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胃癌,食管癌,乳癌。根皮外用治跌打损伤。叶具有解毒消肿,祛瘀止痛,止血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乳痈,跌打损伤,骨折,刀伤,冻疮溃破。
因篇幅关系,以味淡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60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