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回阳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具有益气、回阳、救脱之功效。主治①泄泻如倾。阳气欲脱之危候。②元阳虚脱。证见恶寒肢冷,气息微弱,冷汗如油。临床常用于治心力衰竭,急性和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急悸病大汗出而见休克者,妇女子宫大出血或外科痈疡溃后或手术大出血见休克者。
升阳补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三。具有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之功效。主治肠澼下血,血出如箭。症见湿热侵入阳明、少阳所致肠澼下血。临床常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证属湿热炽盛或脾虚不摄者。
升阳补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正传》卷五。主治湿毒肠澼。宿有阳明血证,因五月间大热吃杏,肠澼下血,唧远散漫如筛,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者。
四物加黑姜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不知医必要》卷四。主治产后阴血暴伤,阳无所附,夜热晨退。
四物加黑小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主治产后玉门未合,进风发热。
三花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洞天奥旨》卷五。主治对口初起。
四花解郁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戴祖铭方》。具有理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
十八味丁沉透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具有降逆和中,健脾燥湿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气,胁肋胀满,心腹绞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减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气吞酸,口苦失味。临床常用于治疗幽门痉挛或梗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指肠憩室、胃部肿瘤等。
上二黄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卷下。主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上池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寿世保元》卷二。主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賽涩,呵欠喷嚏,头目眩晕,筋骨时痛,头或痛;心中忪悴,痰火炽盛。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S开头的中药方剂名字只列出前180个,共4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