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七十八。主治虚劳,四肢浮肿。
名称麻仁汤《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别名麻仁散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主治虚劳,四肢浮肿
麻黄五痫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卷三十五引《古今录验》。主治百日及过百日儿发痈,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反张。
名称麻黄五痫汤
出处《外台》卷三十五引《古今录验》
主治百日及过百日儿发痈,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反张
麦门冬五膈下气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删繁方》。主治肺劳热,损肺生虫,形如蚕,在肺为病,令人咳逆气喘,或为忧膈、气膈、恚膈、寒膈、热膈,皆劳气所生。
名称麦门冬五膈下气丸
别名含化麦门冬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七)、麦门冬丸(《普济方》卷二十六)、五膈下气丸(《普济方》卷二十七)
出处《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删繁方》
主治肺劳热,损肺生虫,形如蚕,在肺为病,令人咳逆气喘,或为忧膈、气膈、恚膈、寒膈、热膈,皆劳气所生
木香分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八一。主治气滞留,四肢浮肿,腹急中满,膈胁膨胀急,虚气上冲,小便臭浊,神思不爽。
名称木香分气汤
别名小流气饮(《普济方》)
出处《普济方》卷一八一
主治气滞留,四肢浮肿,腹急中满,膈胁膨胀急,虚气上冲,小便臭浊,神思不爽
木香分气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八二。具有调中快气,升降阴阳之功效。主治心腹刺痛。
名称木香分气饮《普济方》
出处《普济方》卷一八二
功用调中快气,升降阴阳
主治心腹刺痛
马蔺子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七十六。主治赤白痢,脐腹痛及水泻,白浊如米泔。
名称马蔺子饮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主治赤白痢,脐腹痛及水泻,白浊如米泔
蔓菁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六二。主治口噤,气上欲绝。
名称蔓菁子汤
出处《普济方》卷二六二
主治口噤,气上欲绝
麻黄桂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云岐子保命集》卷中。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名称麻黄桂枝汤《云岐子保命集》
别名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出处《云岐子保命集》卷中
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麻黄黄芩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活人书》卷二十。主治小儿伤寒无汗,头痛发热恶寒;兼治天行热气,痘疮不快,烦躁昏愦,或痘出身尚疼热。小儿伤寒,头痛,身壮热无汗,鼻塞目涩,小便清。
名称麻黄黄芩汤
出处《活人书》卷二十
主治小儿伤寒无汗,头痛发热恶寒;兼治天行热气,痘疮不快,烦躁昏愦,或痘出身尚疼热。小儿伤寒,头痛,身壮热无汗,鼻塞目涩,小便清
木香生化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具有和血调气之功效。主治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血块又痛;及产后血块已除,因受气者。症见胸胁胀满、酸痛、脉弦。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复旧不良。
名称木香生化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功用和血调气
主治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血块又痛;及产后血块已除,因受气者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M开头的中药方剂名字只列出前180个,共212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