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子草,中药名。为石竹科绳子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fortuneiVis.的干燥带根全草。植物蝇子草,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部,东达福建、台湾,西至四川和甘肃东南部,北抵山东、河北、山西和陕西南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竹节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竹节草CommelinadiffusaBurm.f.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之功效。用于疮疖痈肿,咽喉肿痛,热痢,白浊,小便不利,外伤出血。
骆驼蹄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蹄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ZygophyllumoxianumA.Boris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通络止痛。主顽固性头痛。
敦盛草,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macranthumSw.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下肢水肿,淋症,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二色补血草,中药名。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Limoniumbicolor(Bunge)O.Ktunze的根或全草。具有益气血,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病后体弱,胃脘痛,消化不良,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尿血,痔血。
风藤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ClematispeteraeHand.-Mazz.的藤茎和叶。具有祛风清热,和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瘙痒,疮疥,肿毒,火眼疼痛,及小便不利。
兰花双叶草,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斑叶杓兰CypripediummargaritaceumFranch.的全草。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肝明目,活血调经之功效。常用于云翳遮睛,目昏,夜盲,风湿麻木,月经不调。
定经草,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长蒴母草Linderniaanagallis(Burm.f.)Pennell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具有解毒疗疮,散风清热,利湿去浊,燥湿止痢,宣肺平喘之功效。常用于乳痈,痄腮,蛇头疮,蛇伤,风火眼睛赤痛,头晕,口苦白带,白浊湿热下痢,小儿腹泻,肺热喘逆等症。
日照飘拂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miliacea(L.)Vahl.的全草。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具有清热利尿之功效。常用于暑热少尿,尿赤。
因篇幅关系,以归膀胱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8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