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叶,中药名。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的叶。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痈疮肿毒,乳痈,痢疾,湿疹,外伤出血。
紫珠叶,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formosanaRolfe.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摘,干燥。具有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黑面叶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 Breynia fruticosa(L.)Hook.f.的根。具有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头面热毒,扁桃体炎,热泻,漆疮。
大叶菜,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Selagih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全草。具有散寒止咳,祛风除湿的功效。治风寒咳嗽,风湿痹痛,手指肿痛。
假蒟叶,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假蒟 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叶。具有温中,行气,祛风,消肿的功效。主治胃寒痛,腹痛气胀,风湿腰痛,产后气虚脚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大叶香薷,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苧 Mosla dianthera(Ham.) Maxim.的全草。具有疏风散寒,温中理气,止痛利湿,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伤暑腹胀,痧气疼痛,四时感冒,湿疹搔痒,痔痿下血,滴虫性阴道炎。
白背杨,中药材名。为杨柳科植物银白杨的叶。具有祛痰、消炎、平喘、止咳的功效。主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白石脂,中药材名。为硅酸盐类矿物高岭石Kaolinite。具有涩肠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崩漏带下,遗精,湿疮。
金荞麦茎叶,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茎叶。拉丁植物名: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Fagopyrumcymosum](Trev.)Meisn.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茎叶,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通络。主肺痈;咽喉肿痛;肝炎腹胀;消化不良;痢疾;痛疽肿毒;瘰疬;蛇虫咬伤;风湿痹痛;头风痛。
矩叶大青,中药材名。本品为十字花科长圆果菘蓝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名:IsatisoblongaiaD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利咽;凉血解毒。主伤寒;细菌性痢蒺;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鼻衄。
因篇幅关系,以归肺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8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