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上花,中药名。为山茱萸科青荚叶属植物西南青荚叶Hewingia himalaica Clarke和青荚叶H.japonica(Thunb.)Dietr.的全株及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月经不调;外用治烧烫伤,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厚叶子树,中药名。为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云南野扇花 Sarcocca hookeriana Baill.,以全株入药。具有散瘀止血,行气止痛,拔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胃痛,支气管炎,肝炎,蛔虫症;外用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无名肿毒。
圆叶白杨树,中药材名。本品为杨柳科圆叶白杨树PopulusbonatiiLevl.,以皮、叶入药。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消炎利水,杀虫。主治肾炎,感冒,蛔虫病。用量1~2钱。治牙痛:鲜树皮1块,放在牙痛处。
厚叶算盘子,中药材名。本品为大戟科厚叶算盘子GlochidiondasyphyllumK.Koch,以根、叶入药。功能主治为:收敛固脱,祛风消肿。风湿骨痛,跌打肿痛,脱肛,子宫下垂,白带,泄泻,肝炎:根0.5~1两,水煎服。牙痛:叶适量,水煎含漱。
亮叶茉莉,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亮叶素馨JasminumseguiniiLevl.的根或叶。分布于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散瘀,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疖。
木半夏叶,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叶。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具有平喘,活血之功效。用于哮喘,跌打损伤。
南烛叶,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的叶或枝叶。南烛根分布于华东、中南至西南以及台湾等地。具有益肠胃,养肝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
风叶藤,中药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苦郎藤Cissusassamica(Laws.)Graib的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拔脓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痈疮肿痛,骨髓炎,跌打损伤,扭伤,风湿关节疼痛,骨折。
山矾叶,中药名。为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SymplocoscaudataWall.[SymplocossumuntiaBuch.-Ham.exD.Don]的叶。植物山矾,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主治久痢,风火赤眼,扁桃体炎,中耳炎,咳血,便血,鹅口疮。
山黄麻叶,中药名。为榆科山黄麻属植物山黄麻Tremaorientalis(L.)Bl.的叶。植物山黄麻,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具有止血之功效。主治外伤出血。
因篇幅关系,以味涩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0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