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丹,中药名。为硫黄与雄黄经升华制成的砷硫化合物。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肾虚寒引起的偏坠疝气,脾虚久泻,胃寒疼痛,妇女血寒经痛,寒湿带下。
小黄皮,中药名。为芸香科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 Huang的根、叶、全株。具有宣肺止咳,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风寒咳嗽,偏头痛,胃痛,神经痛,牙痛,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
小扁草,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IrisdecoraWall.的根茎或根。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补益肺肾,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肺虚咳嗽,肾虚腰痛,坐骨神经痛,伤肿,疔疮。
小被单草,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Cucubalusbaccifer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至西南。具有续骨生肌,散瘀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肺结核。外用治疗疮疡,淋巴结核。
小毒芋,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泉七SteudneracolocasiifoliaC.Koch的根茎。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刀枪伤,创伤出血,血栓性脉管炎,疮疡疖肿,蛇虫咬伤。
小棕包,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芦VeratrummengtzeanumLoes.f.的根。分布于贵州、云南。具有散瘀止痛,敛疮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褥疮,疥癣。
蓝树,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蓝树WrightialaevisHook.f.的根、叶和树皮。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痄腮,毒蛇咬伤,刀伤出血,湿疹,疮疡溃烂。
迎山红,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迎红杜鹃RhododendronmucronulatumTurcz.的叶。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及江苏北部。具有解表,止咳化痰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气喘,痰多。
五水硫酸铜,又名胆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由含铜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矿物,可与蓝铜矿(扁青)、孔雀石(绿青)等矿物共生。分布于我国西北等气候干燥地区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具有涌吐,解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喉风,痰涎壅塞,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桂花跌打,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毛花瑞香Eriosolenacamposita(L.f.)VanTiegh.的全株。分布于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脘疼痛,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有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4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