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龙,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门冬AsparagusbrachyphyllusTurcz.的块根。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具有祛风湿,止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毒肿疮疡。
樟树果,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 Lec.的果实。具有祛风散寒,消食化滞的功效;主治肠胃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
蜘蛛果,中药名。为桔梗科金钱豹属植物长叶轮钟草Campanumoealancifolia(Roxb.)Merr.的根。植物长叶轮钟草,分布于我国云南(东南部)、四川、贵州、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广东、福建(南部)、台湾。具有益气,祛瘀,止痛之功效。主治气虚乏力,跌打损伤。
哉果,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西藏棱子芹PleurospermumhookeriC.B.Clarkevar.thomsoniiC.B.Clarke的根或全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理气健胃,活血利湿之功效。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肾炎,腰痛,月经不调,黄水病。
紫荆果,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紫荆CercischinensisBunge的果实。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止咳平喘,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多痰,哮喘,心口痛。
珠果黄紫堇,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珠果黄堇CorydalisspeciosaMaxim.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痈疮热疖,无名肿毒,角膜充血。
樟树子,中药材名。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果实。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皂荚子,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紫茉莉子,中药名。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的果实。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化斑,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面生斑痣,脓疱疮。
棕榈子,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的成熟果实。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具有止血,涩肠,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肠风,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Z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4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