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鹕脂油,中药名。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 Gmelin的脂肪所熬之油。具有拔毒,通络的功效。主治痈肿,行痹,耳聋。
鸭,中药名。为鸭科动物家鸭AnasdomesticaLinnaeus.的肉、羽、鸭掌、嘴壳。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具有补益气阴,和胃消食;解毒敛疮;祛风通络之功效。常用于病后体弱,食欲不振,脾虚水肿,久疟,脱肛,热毒疮疖;溃疡及水火烫伤;产后受寒,腰背四肢疼痛。
杂蘑,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雅致多孔菌Polyporus elegans(Bull.)Fr.[Boletus elegans Bull.]和白蘑科真菌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Bolt.)Fr.[Agaricus oreades Bolt.]的子实体。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
獐髓,中药名。为鹿科獐属动物獐HydropotesinermisSwinhoe的骨髓或脊髓。动物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具有补虚益精,祛风泽肤之功效。主治虚劳羸弱,面无光泽,皮肤枯燥。
豚卵,中药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scrofadomesticaBrisson的睾丸。动物猪,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温肾散寒,镇惊定痫之功效。主治哮喘,睾丸肿痛,疝气痛,阴茎痛,癃闭,惊痫。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象皮,中药名。为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innaeus的皮。具有止血,敛疮的功效。主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蚬壳,中药名。为蚬科动物河蚬Corbiculafruminea(Muller)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化痰止嗽,祛湿和胃之功效。用于痰喘咳嗽,反胃吐食,胃痛吞酸,湿疮,溃疡,脚气。
鹿角,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梅花鹿角”、“马鹿角”、“鹿角脱盘”。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1、梅花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生较少,禁止捕猎。
2、马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者日渐减少,禁止滥捕。
3、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鹿茸,中药名。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主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1、梅花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生较少,禁止捕猎。
2、马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者日渐减少,禁止滥捕。
3、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因篇幅关系,以味咸性温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740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