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根,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根或根皮。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驱虫,涩肠,止带之功效。用于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
杨梅根,中药名。为杨梅科植物杨梅Myricarubra(Lour.)S.etZucc.的根。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理气止痛,化瘀止血,解毒疗疮,接骨续伤之功效。常用于肝气不舒,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恶疮疥癞,走马牙疳,跌扑扭伤,刀伤,骨折。
马蹄荷根,中药材名。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马蹄荷Exburklandiapopulnea(R.Br.exGriff.)R.W.Brown的根。拉丁植物名:Exburklandiapopulnea(R.Br.exGriff.)R.W.Brown[Symingtoniapopulnea(R.Br.)Steenis]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
木瓜枝,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的枝叶。分布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味酸涩,性温。归肝、胃经。具有祛湿舒筋的功效。治疗霍乱吐下,腹痛转筋等病症。
鹅首马先蒿,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鹅首马先蒿PedicularischenocephalaDiels的花。分布于四川、西藏。具有利尿平喘,益阴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水肿,尿少,气喘,营养不良,骨髓炎引起的针刺样疼痛。
长节耳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茜草科长节耳草HedyotisuncinellaHook.etArn.[Oldenlandiauncinella(Hook.etArn.)O.Kuntz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祛风,散寒,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岩蜈蚣,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BegoniaPeltatifoliaH.L.Li的带根茎全草。分布于湖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卡密,中药名。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和齿叶白刺NitrariaroborowskiiKom.的果实。小果白刺分布于东北、西北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齿叶白刺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健脾胃,益气血,调月经之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
蓬蘽,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Hance的果实。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补肾益精,缩尿之功效。常用于头目眩晕,多尿,阳痿,不育,须发早白,痈疽。
四念癀,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琉璃繁缕AnagallisarvensisL.的全草。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具有祛风散寒,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鹤膝风,阴证疮疡,毒蛇及狂犬咬伤。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温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83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