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子梨,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Maxim.的果实及叶。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化痰,燥湿健脾,和胃止呕,止泻,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胸闷胀满,消化不良,呕吐,热泻,水肿,小便不利。
胡颓子根,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根。具有止咳,止血,祛风,利湿,消积滞,利咽喉的功效。主治咳喘,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风湿关节痛,黄痘,泻痢,小儿疳积,咽喉肿痛。
枳椇子,中药名。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具有利水消肿,解酒毒的功效。主治水肿证,酒醉。
蔓胡颓子,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ElaeagnusglabraThunb.和角花胡颓子ElaeagnusgonyanthesBenth.的果实。蔓胡颓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角花胡颓子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收敛止泻,止痢之功效。常用于肠炎,腹泻,痢疾。
福建胡颓子叶,中药材名。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功能主治为:下气定喘。治哮喘。
番石榴皮,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guajavaLinn.的根皮及树皮。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具有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毒疥疮,止牙痛。
黄稔根,中药名。为野壮丹科植物北酸脚干Medinilla septentrionalis(W.W.Smith)H.L.Li[Oritrephes septentrionalis W.W.Smith]的根。具有熄风定惊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
黄藨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椭圆悬钩子RubusellipticusSmith的根。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瘰疬,痢疾,腹泻,肠风下血,吐血。
榠樝,中药名。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光皮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Koehne的果实。植物光皮木瓜,分布于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广西、甘肃、湖南、广东等地。具有和胃舒筋,祛风湿,消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吐泻转筋,风湿痹痛,咳嗽痰多,泄泻,痢疾,跌仆伤痛,脚气水肿。
紫背天葵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秋、冬采收。功能主治为:祛瘀,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299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