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味酸性寒的中药材

盐麸叶

盐麸叶,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的叶。分布于全国各地(除新疆、青海外)。具有止咳化痰,收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痰嗽,便血,血痢,盗汗,疮疡。


中文名称盐麸叶
别名盐肤叶
性味归经味酸、咸,性寒、归肺、肾经
药材分类植物
栝楼茎叶

栝楼茎叶,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叶。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暑月之外感风热及头痛发热。


中文名称栝楼茎叶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脾经
毒性无毒《纲目》
药材分类植物
五味藤

五味藤,中药名。为远志科蝉翼藤属植物蝉翼藤SecuridacainappendiculataHassk.的根。植物蝉翼藤,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急性肠胃炎,过敏性皮炎。


中文名称五味藤
别名丢了棒、象皮藤、一摩消、五马巡城(《广西中草药》)
性味归经味辛、甘、苦、酸、咸,性微寒
毒性小毒《袖珍中药安全速查手册》
药材分类植物
苦蘵

苦蘵,中药名。为茄科植物苦蘵PhysalisangulataL.的全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中文名称苦蘵
别名蘵、黄蒢、蘵草、小苦耽、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爆竹草、劈柏草、响铃草、响泡子蘵、黄蒢、蘵草、小苦耽、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爆竹草、劈柏草、响铃草、响泡子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寒
药材分类植物
地草果

地草果,中药名。为堇菜科植物地草果ViolaphilippicaCav.subsp.malesicaW.Beck的全草。分布于云南、江西等地。具有疏肝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火赤眼,目翳遮睛,乳痈,瘰疬,疔肿。


中文名称地草果
别名金盘银盏、拔疔草、犁嘴菜、铧头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头草
性味归经味辛、酸,性微寒。归肝、胃经
药材分类植物
地莓子

地莓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RubusxanthocarpusBur.etFranch.的根。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四川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火烂眼,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中文名称地莓子
别名黄帽子、黄刺儿根
性味归经味酸,性微寒。归肝经
药材分类植物
红茄苳

红茄苳,中药名。为红树科植物红茄苳RhizophoramucronataPoir.的树皮或根。分布于台湾。具有解毒利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尿血,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红茄苳
别名红树皮、五梨跤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竹蜂

竹蜂,中药名。为蜜蜂科木蜂属动物竹蜂Xylocopa dissimilis(Lep.)的全虫。具有清热化痰,定惊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咽喉肿痛,乳蛾,口疮。


中文名称竹蜂
别名笛师、留师、竹蜜蜂、竹筒蜂、乌蜂、熊蜂、象蜂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寒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动物
乌蔹莓

乌蔹莓,中药名。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的全草或根。植物乌蔹莓,分布我国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中文名称乌蔹莓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草》,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简便方》,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五爪龙藤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寒。入心、肝、胃经
药材分类植物
红孩儿

红孩儿,中药名。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裂叶秋海棠Begonia palmata D.Don.[B.laciniata Roxb.]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风湿热痹,疔疮痈肿,痛经,闭经,跌打肿痛,蛇咬伤。


中文名称红孩儿
别名红天葵、虎斑海棠、石莲、九齿莲、石红莲、岩红、血蜈蚣、蜈蚣七、八角莲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4241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