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地瓜根,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裂叶榕FicusgasparrinianaMiq.var.laceratifolia(Lévl.etVant.)Corner的根。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红、白痢疾,淋症,瘰疬,痔疮。
牛胆参,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滇舌喙兰Hemipiliayunnanensis(Finet)Schltr.[H.cordifoliaLindl.var.yunnanensisFinet;H.cruciataFinet]的块茎。分布于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肾,利尿之功效。常用于肾炎水肿,淋证,肾虚腰膝酸软,疝气。
沙塘木,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L).Miq.的心材或根。具有行气活血,健脾,止咳的功效。主治跌打瘀痛,心胃气痛,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咳逆喘息,风湿性腰腿痛。
毛茄,中药名。为茄科茄属植物毛茄SolanumferoxL.的全株。植物毛茄,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疝气,跌打损伤。
茅膏菜根,中药名。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Lunata(Buch-Ham)C.B.Clarke的块根。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筋骨疼痛,腰痛,偏头痛,跌打损伤,瘀血肿胀,四肢麻木,风湿痹痛;疟疾、瘰病、疥疮、股獬、花斑癬、皮肤湿疹,脚湿烂等症。
乌蛇膏,中药名。为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脂肪。动物乌梢蛇,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具有补肾聪耳之功效。主治耳聋。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岩笋,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笋兰Thuniaalba(Lindl.)Rchb.f.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喘咳,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
苏铁花,中药名。为苏铁科植物苏铁CycasrevolutaThunb.的花(大孢子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具有理气祛湿,活血止血,益肾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胃痛,慢性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血,吐血,痛经,遗精,带下。
乌蛇皮,中药名。为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皮。动物乌梢蛇,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具有祛风去翳,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目翳,唇疮,喉痹。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乌鱼刺,中药名。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小叶菝葜SmilaxmicrophyllaC.H.Wright.的块茎。植物小叶菝葜,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区。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消肿之功效。主治红崩,白带,颈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肾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467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