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味涩性凉的中药材

下果藤

下果藤,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咀签GouanialeptostachyaDC.的茎叶。分布于广西、云南。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之功效。用于发热,烧烫伤,疮疡,胃痛,风湿痛,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下果藤
别名吹风藤
性味归经味涩、微苦,性凉。归脾经
药材分类植物
宁油麻藤

宁油麻藤,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宁油麻藤MucunapaohwashanicaTangetWang的根。分布于江苏、浙江。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肿痛,痈肿疖疮。


中文名称宁油麻藤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归心经
药材分类植物
金丝莲

金丝莲,中药材名。本品为葫芦科植物钝裂栝楼的叶。夏、秋采收。功能主治为:消炎解毒。治疮毒。


中文名称金丝莲
性味归经性凉,味腥微苦涩。
药材分类植物
红叶铁线莲

红叶铁线莲,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莓叶铁线莲ClematisrubifolaC.H.Wright的全草。分布于广西西部,贵州南部,云南。具有除湿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口腔溃疡,胎盘难下以及乳汁不通、月经不调,尿道炎,膀胱炎,便血。


中文名称红叶铁线莲
别名粗糠藤、细木通、花木通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真藓

真藓,中药名。为真藓科真藓属植物真藓BryumargenteumHedw.的植物体。植物真藓,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之功效。主治细菌性痢疾,黄疸,鼻窦炎,痈疮肿毒,烫火伤,衄血,咳血。


中文名称真藓
性味归经味甘、微涩,性凉
毒性无毒《别录》
药材分类植物
野苦荬菜
野苦荬菜,中药名。为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Houtt.)Stebb.[Paraixeris denticulata(Houtt.)Nakai;Lactuca denticulata(Houtt.)Maxim.]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带的功效。主治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
中文名称野苦荬菜
别名苦荬菜(江苏、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
性味归经味苦、微酸、涩,性凉
药材分类植物
老虎刺

老虎刺,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老虎刺PterolobiumpunctatumHemsl.的根、叶。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牙痛,风疹瘙痒,疮疖,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老虎刺
别名牛阳子、牛尾簕、老鹰刺、倒钩藤、黄牛筋。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
药材分类植物
地菍

地菍,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Lour.的地上部分。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中文名称地菍
别名山地菍、地茄、铺地锦、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金头石榴、地石榴、铺地菍、红地茄、落地稔、地稔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性味归经味甘、涩,性凉。归心、肝、脾、肺经。
药材分类植物
地苏木

地苏木,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Pronephriumpenangianum(Hook.)Holtt.的根茎及全草。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等地。具有活血除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腰痛,血凝气滞。


中文名称地苏木
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散血莲、凤尾七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归肝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地红子

地红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Decne.var.perpusillusSchneid.的根。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中文名称地红子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凉。归肝、胃经
毒性小毒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味涩性凉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69978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