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子,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果实。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清热明目,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
青葙,中药名。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茎叶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具有燥湿清热,杀虫止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湿热带下,小便不利,尿浊,泄泻,阴痒,疮疥,风瘙身痒,痔疮,衄血,创伤出血。
青通草,中药名,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var.hypoleucaHemsl.exRehd.的萌发枝条的茎髓。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尿,通乳之功效。常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乳汁不下。
青檀香,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trilobus(Thunb.)DC.的茎叶。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河北、辽宁、陕西等地,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具有除湿通痹,温中止痛,消肿祛瘀之功效。常用于去风除痹,诸风麻痹,痰湿流注,关节疼痛,温中散寒,缓急止痛,胃痛及发痧气痛,跌打损伤,无名肿痛,被虫、蜈蚣咬伤等症。
青杠碗,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Bl.的果壳或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止咳,止泻,止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咳嗽,久泻,久痢,痔漏出血,头癣。
青钱柳,中药名。为胡桃科植物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jin.[PterocaryapaliurusBatal.;P.micropaliurusTsoong]的皮、根或叶。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消炎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
青藤子,中药名。为木犀科青藤仔JasminumnervosumLour.的茎、叶或花。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具有清湿热,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疟疾,疮疡肿毒,溃烂不敛。
青钱柳叶,中药名。为胡桃科植物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jin.[PterocaryapaliurusBatal.;P.micropaliurusTsoong]的叶。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皮肤癣疾。
青兔耳风,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rubrinervisChang的全草。分布于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行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咳嗽,头风痛,牙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深部脓肿,毒蛇咬伤。
青榨槭,中药名。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AcerdavidiiFranch.的根、树皮。分布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各地。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食健脾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跌打瘀痛,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Q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2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