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蜡梅,中药名。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nitensOliv.的叶。植物山蜡梅,分布于我国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芳香化湿之功效。主治流感,中暑,慢性支气管炎,湿困胸闷,蚊蚁叮咬。
牛奶浆根,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天仙果FicuserectaThunb.var.beecheyana(Hook.etArn.)King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劳倦乏力,食少,乳汁不下,脾虚白带,脱肛,月经不调,头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
奶浆参,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奶浆柴胡(CrepisphoenixDunn.)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味苦、甘,性温。归脾、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水肿,带下疳积,缺乳等病症。
野茄树,中药名。为茄科茄属植物野茄树SolanumverbascifoliumL.的根或叶。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具有行气止痛,消肿解毒,生肌收敛之功效。用于(根)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损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叶)外用于痈疖肿毒,皮肤溃疡,外伤出血。
霞天膏,中药名。为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的肉经熬炼而成之膏。全国各地均有饲养。具有健脾胃,补气血,润燥化痰之功效。用于虚劳羸瘦,中风偏废,痰饮痞积,皮肤痰核。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白线蛇,中药名。为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Coluberspinalis(Peters)除去内脏的全体。分布于东南山区、大小兴安岭及松嫩平原等地。具有祛风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肢体疼痛等。
红木香,中药名。为五味子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etGagn.的根或根皮。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胃痛,腹痛,风湿痹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咽喉肿痛,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红楠,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楠MachilusthunbergiiSieb.etZucc.的根皮。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香港、湖南。具有温中,理气和胃,舒筋活络,消肿镇痛之功效。常用于寒滞呕吐,腹泻,小儿吐乳,纳呆食少,扭挫伤,转筋,寒湿脚气。
红泽兰,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红泽兰Championellajaponica(Thunb.)Brem.的全草。分布于四川、湖北。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痛经,盆腔炎,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叶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26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