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Bidenspilosa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切段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利湿;健脾。主时行感冒;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暑湿吐泻;肠炎;痢疾;肠痈;小儿疳积;血虚黄肿;痔疮;蛇虫咬伤。
马蹬草,中药名。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sibiricusRupr.)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地林下潮湿的岩石壁上,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味淡,性平,归心经。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瘫、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神经性皮炎、下肢溃疡等病证。
马耳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CommelinacavalerieiLév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热病发热,烦渴,咽喉肿痛,热痢,热淋,痔疮,疔疮痈肿,蛇虫咬伤。
毛毡草,中药名。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毛毡草Blumeahieracifolia(D.Don)DC.的全草。植物毛毡草,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泄泻,毒虫螫伤。
蜜柑草,中药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蜜柑草PhyllanthusussuriensisRupr.etMaxim.[PhyllanthusmatsumuraeHayata]的全草。植物蜜柑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黄疸,痢疾,泄泻,水肿,淋病,小儿疳积,目赤肿痛,痔疮,毒蛇咬伤。
磨盘草,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磨盈草的全草,其味甘,淡;性凉。有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猫须草,中药名。为唇形科肾茶属植物肾茶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 ex H.W.Li 【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的全草。具有清热,利尿,排石的功效。主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芒小米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芒小米草的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肺炎咳嗽,口疮痈疾。
猫耳朵草,中药名。为裸子蕨科金毛裸蕨属植物金毛裸蕨Gymnopteris vestita(Wall.ex Presl) Underw.【Grammitis vestita Wall.】的根茎或全草。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伤寒高热,关节疼痛,胃痛。
马尾千金草,中药材名。为石松科植物金丝条马尾杉phlegmariurus fargesii(Herter)Ching[Lycopodium fargesii Herter]的全草。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肥大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M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5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