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盘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 Levl.和血盆草带根Salvia cavaleriei Levl.var.simplicifolia Stib的全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咳血,吐血,鼻血,崩漏,创伤出血,跌打伤痛,疮痈疖肿,湿热泻痢,带下。
散血莲,中药名。为裸子蕨科植物凤丫蕨Coniogrammejaponica(Thunb.)Diels[HemionitisjaponicaThunb.]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散血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瘀血腹痛,闭经,跌打损伤,目赤肿痛,乳痈及各种肿毒初起。
化血胆,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黑蒴Melasmaarvense(Benth.)Hand.Mazz.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跌打损伤,痛经。
散血藤,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SchizophragmahypoglaucumRehd.的藤茎。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湿,解热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疼痛痛,热毒疮肿。
血经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长萼野海棠Bredialongiloba(Hand.-Mazz.)Diels的全草。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之功效。常用于淋证,月经不调,痛经,指头炎。
点乳冷水花,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点乳冷水花Pileaglaberrima(Bl.)Bl.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
人面子,中药名。为植物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Pierre[D.daoauct.non(Blanco)Merr.etRolfe;D.sinenseStopf])的果实。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或渍盐。可入药,味甘、酸,性凉。归脾、胃、肝经。具有健胃、生津、醒酒、解毒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热病口渴、醉酒、咽喉肿痛、风毒疮痒等疾病。
大粘药,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Pouzolziasanguinea(Bl.)Merr.的根和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疖,热淋,湿热泄泻。
粘毛鼠尾草,中药名。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粘毛鼠尾草SalviaroborowskiiMaxim.的全草。植物粘毛鼠尾草,具有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翳障,肝炎,牙痛。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0453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