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果草,中药名。为泽泻科植物冠果草SagittariaguyanensisH.B.K.subsp.lappula(D.Don)Bojin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湿热痢疾,痈肿疮毒。
广州耳草,中药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广州耳草HedyotiscantoniensisHowexKo.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江西。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黄疸性肝炎,外伤出血,慢性阑尾炎。
高原点地梅,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匙叶点地梅Androsaceintegra(Maxim.)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渗湿利水之功效,用于湿痹关节酸重疼痛,小便不利。
高山羊不吃,中药名。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高山紫堇CorydalisesquiroliiLevl.的根状茎及根。分布于四川等地。具有清湿热,止痛,除风湿之功效。用于心、胃气痛,胆经热病,风湿痹痛,中暑头痛,腹痛,尿痛,肺结核咯血;外用于化脓性中耳炎,脱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高脚落山箕根,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Brediasinensis(Diels)H.L.Li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止泻之功效,用于头痛,腰痛,疟疾,小儿腹泻。
高山金挖耳,中药名。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高原天名精CarpesiumlipskyiWinkl.的全草。分布于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截疟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胃痛,牙痛,疮肿,疟疾,虫、蛇咬伤等。
干檀香叶,中药名。为檀香科植物沙针OsyriswightianaWall.exWight的叶。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瘀血,解疮毒之功效,用于痈疮,疥癣,刀伤,骨折。
岗柃叶,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岗柃EuryagroffiiMerr.的叶。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痰止咳,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肺结核咳嗽,无名肿毒,脓疱疮,跌打损伤,骨折。
贯叶连翘,中药名。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Hypericumperforatum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收敛止血,调经通乳,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肠风下血,崩漏,外伤出血,月经不调,乳妇乳汁不下,黄疸,咽喉疼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痈疖肿毒,烫火伤。
光叶水苏,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苏StachysjaponicaMiq.的根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化痰,抗菌消炎之功效。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百日咳,痢疾,带状疱疹。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G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3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