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打果树皮,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小乔木紫金牛ArdisiaarborescensWall.的茎皮。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解表退热,宣肺平喘,活血散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哮喘痰多,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
梅核仁为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mumeSieb.[PrunusmumeSieb.etZucc.])的种仁。种子含苦杏仁甙。5-6月果实黄色时采收。将成熟的果实,除去果肉,砸开核,取种仁晒干。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味酸、性平,无毒。归肺、心、肝、大肠经。具有清暑,明目,除烦等功效。主治暑气霍乱,烦热,视物不清等病症。
伞形梅笠草,中药名。为鹿蹄草科植物伞形喜冬草Chimaphilaumbellata(L.)W.Barton[PyrolaumbellateL.]的全草。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具有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小便淋涩疼痛,水肿,泄泻,胃痛,腹痛。
梅露为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mumeSieb.[PrunusmumeSieb.etZucc.])的花蕾(白梅花)的蒸馏液。1月花未开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止渴生津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天胎毒,小儿各种疹毒;肺虚燥咳,腰膝酸软无力,止渴生津,治消渴等病症。
天浆壳,中药材名。萝藦科植物萝摩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的果壳。具有清肺化痰,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惊痫,麻疹不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奶浆柴胡,中药名。为菊科还阳参属植物竹叶万丈深CrepisphoenixDunn的全草。植物竹叶万丈深,分布于云南。具有祛风散寒,消炎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
沙塘木,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L).Miq.的心材或根。具有行气活血,健脾,止咳的功效。主治跌打瘀痛,心胃气痛,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咳逆喘息,风湿性腰腿痛。
水茄,中药名。为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torvumSwartz的根及老茎。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胃痛,痧症,闭经,跌打瘀痛,腰肌劳损,痈肿,疔疮。
水茄苳果,中药名。为玉蕊科植物玉蕊Barringtoniaracemosa(L.)Spreng.的果实。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具有止咳平喘,止泻之功效。用于咳嗽,哮喘,腹泻。
青杠膏,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QuercussemicarpifoliaSmith之叶煎煮成的浓缩膏。分布于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哮喘。
因篇幅关系,以归肺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227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