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水苏,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苏StachysjaponicaMiq.的根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化痰,抗菌消炎之功效。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百日咳,痢疾,带状疱疹。
毛叶石楠,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石楠Photiniavillosa(Thunb.)DC.的根、果实。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和中健脾之功效。用于湿热内蕴,呕吐,泄泻,痢疾,劳伤疲乏。
黑顶卷柏,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黑顶卷柏SelaginellapictaA.Br.exBak.的全草。具有凉血解毒、止痛的功效。主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
硬枝黑锁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灰毛果莓Kobus foliolosus D.don.的根或叶。具有收敛固涩,燥湿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脱肛,红白痢,百日咳,月经不调。叶敷毒蛇咬伤。
榧花,中药名。为红豆杉科植物榧树TorreyagrandisFort.exLindl.的球花。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的海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以下地带有野生大树。具有利水,杀虫之功效。用于水气肿满,蛔虫病。
栗花,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的花或花序。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带下,便血,瘰疬,瘿瘤。
纤花耳草,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tenellifloraBl.的全草。产于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和云南等省区。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慢性肝炎,鼓胀,肠痈,赤白痢下,痢疾,风火疝气,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细齿叶柃,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细齿叶柃EuryanitidaKorthals的全株。分布于陕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敛疮,止血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泄泻,无名肿毒,疮疡溃烂,外伤出血。
石枫药,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tenellifloaB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慢性肝炎,臌胀,阑尾炎,痢疾,风火牙痛,小儿疝气,跌打损伤,蛇咬伤。
锡叶藤,中药名。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Tetraceraasiatica(Lour.)Hoogl.和毛叶锡叶藤Tetracerascandens(L.)Merr.的根或茎叶。锡叶藤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毛叶锡时藤分布于云南。具有收涩固脱,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白带,子宫脱垂,跌打肿痛。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41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