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豆根,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西南苦参SophoraprazeriPrainvar.maieri(Pamp.)Tsoong的根。植物西南苦参,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具有利湿止泻,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水泻,风湿腰腿痛,劳伤疼痛,跌打损伤。
千里找根,中药材名。 为防已科植物波叶青牛胆 Tinospora crispa (Linnaeus) J.D.Hooker & Thomson 的干燥藤茎。具有通经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骨折,挫伤,刀伤,痢疾,腹胀,痈疖肿毒。
牛白藤根,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HedyotishedyotideaDC.的根。牛白藤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具有凉血解毒,祛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性腰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痔疮出血。
单头紫菀,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AsterturbinatusS.Moore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痢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痢疾。
榄仁树叶,中药名。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TerminaliacatappaL.的叶。分布于台湾、云南。具有祛风清热,止咳止痛,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祛风清热,止咳止痛,解毒杀虫。
榄仁树皮,中药名。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TerminaliacatappaL.的树皮。分布于台湾、云南。具有解毒止痢,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痰热咳嗽,疮疡。
偏翅唐松草根,中药名。为毛莨科植物偏翅唐松草Thalictrum delavayi Franch.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泻痢、湿疹等症。
掌羽凤尾蕨,中药名。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掌羽凤尾蕨PterisdactylinaHook.的全草。植物掌羽凤尾蕨,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化湿,定惊之功效。主治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
干旱毛蕨,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Cyclosorusaridus(Don)Tagawa的全草,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安徽、江西、台湾、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痢疾,乳蛾,狂犬咬伤。
三叉凤尾蕨,中药名。为凤尾蕨科植物西南凤尾蕨pteriswallichianaAgardh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止痢,定惊,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痢疾,小儿惊风,外伤出血。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257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