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字母C开头的中药名

刺人参

刺人参,中药材名。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东北刺人参的根。春季采挖,晒于。功能主治为:解热,镇咳。


中文名称刺人参
药材分类植物
刺竹笋

刺竹笋,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竹的苗。功能主治为:竹笋、酒糟、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中文名称刺竹笋
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
性味归经苦。

①《竹谱详录》:甘苦,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药材分类植物
刺榆

刺榆,中药材名。本品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或嫩叶。功能主治为:治痈肿,根皮或树皮和醋捣烂敷患处;治水肿,嫩叶作羹食。


中文名称刺榆
别名枢(《诗经》),K(《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药材分类植物
刺莓果

刺莓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的果实。具有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养血调经,行气通淋的功效。主治小儿食积,消化不良,气滞腹泻,胃痛,月经不调,淋病。


中文名称刺莓果
拉丁文名Fructus Rosae Davuricae
别名蔷薇果
性味归经味酸,甘,性平;归肝、脾、胃、膀胱经
药材分类植物
刺楸树皮

刺楸树皮,中药名。为五加科刺楸属植物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的树皮。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杀虫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


中文名称刺楸树皮
拉丁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别名丁桐皮钉皮、刺橛皮、山上虎、狼牙棒、海桐皮、野海桐皮、刺五加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归脾、胃经
药材分类植物
刺楸树根

刺楸树根,中药名。为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的根或根皮。具有凉血散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肠风下血,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疡,瘰疬,痔疮。


中文名称刺楸树根
拉丁文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别名刺根白皮、鸟不宿根皮、钉木树根、刺五加、刺楸根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肺、脾经
药材分类植物
刺黄连

刺黄连,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黄叶十大功劳Mahonia flavida Schneid、鄂西十大功劳Mahonia decipiens Schneid和蒙自十大功劳Mahonia hancuckiana Takeda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呕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高血压,痨嗽咯血,跌打损伤,牙痛。


中文名称刺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药材分类植物
刺三甲

刺三甲,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白竻 Acanthopanax trio hiatus(L.)Merr,的根或根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主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


中文名称刺三甲
拉丁文名Acanthopanax trio hiatus(L.)Merr,
别名五加皮、白方、白方花、白茨根、白方根、白觞、白觞花、白籍根、白剌根、篱钩菜、红芦刺根、熟掌方根、山五甲、苦方强、风党方、苦方葱、三花眉根、三叶五加根、白刺藤根、刺藤鸟根、山花莲根、五虎刺根、三股风根、刺三加、苦刺头、苦刺根、三甲皮、土三加皮、三加皮、倒钩刺根、三叶刺根、臭刺根三爪风根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凉;归肝、肺、肾、胃四经
药材分类植物
刺李

刺李,中药材名。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功能主治为:治萎缩性胃炎,胆汁缺乏病。


中文名称刺李
别名茶茹(藏名)
性味归经酸,平。入肝经。
药材分类植物
刺天茄

刺天茄,中药材名。本品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功能主治为:消炎解毒,镇静止痛。治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中文名称刺天茄
别名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
性味归经《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微苦,寒,有小毒。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C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381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