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领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主治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聘耳。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小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肘曲泉。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在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直刺0.3-0.5寸。
消泺,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臂后区,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在肱三头肌肌腹之间,有中副动、静脉末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主治头痛、齿痛、项背痛。直刺1-1.5寸。
悬枢,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悬极俞。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1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直刺0.5-1寸。
行间,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足背静脉网,第1趾背动、静脉,正当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中痛等。直刺0.5-0.8寸。
悬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向后平刺0.5-0.8寸。
下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正对第4骶后孔中。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4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骶痛。直刺1-1.5寸。
胸乡,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主治胸胁胀痛。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悬颅,经穴名。出自《灵枢·寒热并》。别名髓空。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鼽衄。平刺0.5-0.8寸。
膝眼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膝目。位于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左右计4穴。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外侧膝眼)和隐神经的髌下支(内侧膝眼)。主治膝关节酸痛、膝关节炎、鹤膝风、腿痛、脚气、下指麻痹、下肢萎软无力、中风、腹绞痛、疥癞等。针刺,针尖向膝中,进针0.5-1寸,或向对侧膝眼透刺,或直刺0.5-1寸。
下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幽门、下管。属任脉。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主治腹痛、善哕、呕吐、腹胀、腹泻等。直刺0.5-0.8寸。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X开头的穴位名称只列出前101个,共10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