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白居易

白居易古诗文大全

注释译文

新乐府序

白居易〔唐代〕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寄唐生

白居易〔唐代〕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紫藤

白居易〔唐代〕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白居易〔唐代〕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赏析注释译文

村居苦寒

白居易〔唐代〕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赏析注释译文

养竹记

白居易〔唐代〕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哭孔戡

白居易〔唐代〕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天可度-恶诈人也

白居易〔唐代〕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

白居易〔唐代〕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

白居易〔唐代〕


早攀霄汉上天衢,晚落风波委世途。雨露施恩无厚薄,


蓬蒿随分有荣枯。伤禽侧翅惊弓箭,老妇低颜事舅姑。


碧落三仙曾识面,年深记得姓名无。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