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袖珍小儿》卷二。主治①《袖珍小儿》:小儿胎赤眼。②《幼科类萃》:小儿初生,洗眼不净,则秽汁浸于眼眦中,使睑赤烂,至长不愈。
追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三七。主治1.《金匮要略》:卒死、客忤死,诸感忤。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飞尸,奄忽气绝,不觉口噤。
真应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具有益肺金,降逆气之功效。主治远年喘急,不能眠卧,百药无效者。
真武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卓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一二。具有清肝泻热之功效。主治肝肾气虚,风邪热毒,上攻眼目,气虚衰微,目视如清烟,如薄雾,如蚊蝇飞舞,将变内障。
镇肝熄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治风剂。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主治类中风证。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㖞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临床上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竹叶芍药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六十八。具有清热凉血,补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
竹叶玉女煎,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三。具有两清表里之热的功效。主治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者。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Z开头的中药方剂名字只列出前174个,共1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