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姓的来源


胥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

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最擅长农业生产。炎帝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部落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世代相传。

2、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就分封在华胥(今陕西蓝田),在他的后裔子孙中,后来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华胥氏,后省文简改称分衍为单姓胥氏、华氏,世代相传至今。晋国有个大夫叫胥臣,他的儿子叫胥甲,胥甲的儿子叫胥克,胥克的儿子叫胥童。这是胥姓的一支正式形成,世代相传,是今天胥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二、胥姓始祖

胥臣。晋国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中国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故胥氏后人奉胥臣为始祖。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堂号

琅琊堂

名节堂

眘琊堂

敦睦堂(江西省进贤县白墟乡麻山)

太原堂

清节堂()

胥氏早期在山西活动,以后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汉唐之间以琅琊\吴兴为郡望,在今山东\浙江形成重点分布区.宋代以来在山西\陕西\湖南\重庆\江苏等地均有分布。


发布时间:2023-11-27

本文标签: 来源

本文链接://www.51sio2.cn/article/5bwles88ik82i.html

版权声明:国学经典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赢姓 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出自赢姓。颛项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
发布时间:2023-12-07 ► 详细

刘姓的来源

刘姓的来源

刘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祁姓, 为帝尧的后裔。 4000多年前的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
发布时间:2023-12-31 ► 详细

梁丘姓的来源

梁丘姓的来源

梁丘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一。 1、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大夫姜据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尚友录》记载:“齐大夫食采梁丘,因以为氏。”梁丘,为西周时
发布时间:2023-12-21 ► 详细

唐姓的来源

唐姓的来源

唐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祁姓 。 4000多年前的尧时代已有唐部落,也称陶唐氏,祁姓,尧为部落首领,生活在今河北唐县一带。舜继承尧之帝位,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封地
发布时间:2023-12-07 ► 详细

蒋姓的来源

蒋姓的来源

蒋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 商朝时,商王封其族人于蒋,古地在今河南获嘉县张巨乡蒋村。蒋国势弱国小,不见于经传。直到西周初被周公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
发布时间:2024-01-11 ► 详细

董姓的来源

董姓的来源

董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于董姓。 颛项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昊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
发布时间:2023-12-23 ► 详细

万姓的来源

万姓的来源

万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源出姬姓。 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了另一个姬姓魏
发布时间:2024-01-15 ► 详细

程姓的来源

程姓的来源

程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风姓程氏。 相传5000年之前黄帝时代,黄帝族为华夏部落联盟之主,统治着中原地区。我国东南方活跃着一支以东夷、华夏、南蛮混合的九黎部落,后为
发布时间:2023-11-26 ► 详细

白姓的来源

白姓的来源

白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古人白阜。 相传出自炎帝大臣怪义的儿子白阜,自阜也为炎帝之臣,为神农氏通水脉,其后有白氏。这支白氏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但白阜的后裔一
发布时间:2023-12-07 ► 详细

濮阳姓的来源

濮阳姓的来源

濮阳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源于地名,出自上古时期濮水流域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濮,原为河南、山东地区一条河流的名称,古称濮水。在上古时代,山峦之南坡、河流
发布时间:2023-12-24 ► 详细

邱姓的来源

邱姓的来源

邱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源出姜姓。 炎帝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因以水命姓为姜。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虞夏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侯爵,复
发布时间:2024-01-05 ► 详细

尤姓的来源

尤姓的来源

尤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山越族。 三国吴时,鄱阳尤氏,出身山越族。鄱阳为今江西南昌地区,山越族是秦汉时期东南地区的土著后裔一支,进入晋朝以后都被同化,融入到
发布时间:2023-12-20 ► 详细

喻姓的来源

喻姓的来源

喻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申姬姓。 西周时,周霉王之弟姬友封于郑,是为郑桓公。春秋时郑公子渝弥,在周桓王时为帮司徒,后立别族为渝氏,历秦、汉,至汉景帝时为避皇后
发布时间:2023-12-14 ► 详细

殷姓的来源

殷姓的来源

殷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 1、起源于殷商,出自子姓。 帝喾之子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故地在今河南商丘西南,赐姓子姓。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朝建立了商朝。大约
发布时间:2023-12-31 ► 详细

昌姓的来源

昌姓的来源

昌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有熊氏,为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氏。 据《风俗通》、《史记·五帝纪》等所载,黄帝娶妻嫘祖(公元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嫘
发布时间:2024-01-08 ► 详细

终姓的来源

终姓的来源

终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高阳氏,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 颛顼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吴回,吴回生子陆终,陆终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为终姓。 2、夏朝有太史令终古,他
发布时间:2023-12-17 ► 详细

慎姓的来源

慎姓的来源

慎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禽滑厘之后,以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
发布时间:2024-01-04 ► 详细

麻姓的来源

麻姓的来源

麻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姜姓。 春秋时齐大夫麻婴之后。麻婴为齐倾公时大夫庆封的家臣,以名为氏。姜姓麻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年。 2、源自羋姓。 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麻
发布时间:2024-01-07 ► 详细

路姓的来源

路姓的来源

路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 黄帝曾孙帝挚之孙日玄元,有功于唐尧,封于中路,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源出妘姓。 古路国,颛顼之裔,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
发布时间:2024-01-16 ► 详细

席姓的来源

席姓的来源

席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席老翁。 唐尧时,有击壤而歌之席老翁,以播种耕稼为事,尧闻而嘉之,尊为席老师。此为席姓之始。 2、源出姬姓。 西周初,周成王之弟始封荀国
发布时间:2023-12-04 ► 详细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